第0191章 在夹缝中茁壮成长的西夏-《北颂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西夏一旦立国,叛出了我大宋。
    我大宋为了维护国威,势必要跟西夏一战。
    我大宋自太宗高梁河一役后,寸土未进。
    将士们早已忘记了开疆拓土是什么滋味了。
    满朝文武也没有开疆拓土的心思,只想一味的守着祖宗留下的这点基业过日子。
    真要跟野心勃勃的西夏人作战,如何能不败?
    一头圈养多年的老虎,如何跟一只风餐露宿多年的孤狼为敌?”
    寇准张嘴要反驳,就听寇季又道:“朝堂之上,诸多将领,可真正能帮朝廷开疆拓土的,恐怕只有曹玮。但是曹玮已经老了……”
    寇季瞥向寇准,继续说道:“剩下的那些将领,不是靠着萌补爬上来的,就是在边关抵御辽人多年,靠着一点点的军功爬上来的。
    他们若是打防守战,还行。
    可要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进攻,他们反而不知道怎么打。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宋、夏、辽一旦开战,那就是惊天的大战。
    动则人数百万。
    抛去民夫,仍有几十万大军。
    朝堂上那些将领,有几个能指挥几十万人作战的?又有几个人指挥过几十万人作战?
    没有几个。
    就算在矮子里面拔出一个个头高的,领兵出征。
    朝廷也不会放心的把数百万人交到他手里。
    最不起码,会派遣三到四位文臣做监军。
    一帮子没上过战场的监军,制衡着领兵大将,有权随意插手战事指挥。
    焉能不败?”
    寇准听完了寇季一席话,阴沉着脸坐在哪儿一言不发。
    寇季所说的,基本上都会发生。
    因为以往遇到了战事,朝廷都是这么处理的。
    但凡有将领出征的时候,手里握着的兵马超过五万,朝廷就会派遣一位地位足够高的重臣坐镇。
    在出征以后,重臣手里不仅有督战权,还有插手战事指挥的权力,甚至还有紧急时刻接管军权的权力。
    寇准沉默了许久,盯着寇季道:“以文抑武是太祖、太宗两朝定下的国策。”
    寇季质疑道:“为了维护太祖、太宗定下的国策,连江山社稷都不顾了?太祖、太宗定下这一项国策,为的是防止武将效仿太祖当年的举动。
    这一国策,本是为了维护赵氏皇权的。
    可它如今已经成了危害赵氏皇权的蛀虫。”
    寇准瞥了寇季一眼,冷冷的道:“老夫并不是迂腐之人,也不是那些腐儒。不会为了士大夫的利益,刻意去打压武将,罔顾国朝安危。
    你这番话,跟老夫说,没有用。”
    顿了顿,寇准又道:“你说的话,有几分道理,老夫会想方设法的给西夏找麻烦,阻止西夏立国。但也仅仅只能帮西夏找找麻烦。
    真要跟西夏一战的话,还得等官家从刘娥手里拿回皇权的那一刻。
    官家没有亲政,皇权不能归一。
    想要对西夏动刀兵,没那么容易。
    纵然老夫会答应,刘娥也不会答应。”
    寇季叹息了一口气,缓缓点头,“我明白……”
    寇准沉吟了片刻,幽幽的道:“老夫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……”
    他瞥向寇季,叮嘱道:“老夫真要是等不到那个时候,到时候还要你多多帮衬官家。”
    寇季缓缓点头。
    寇准盯着寇季,又道:“你在大相国寺打了辽人,辽人闹上朝堂的事情,你不需要担心。每年辽人到了汴京城以后,总要闹一闹,满朝文武都习惯了。”
    寇季低声道:“我不怕辽人,我怕自己人。”
    寇准一愣,皱眉道:“你是说朝堂上那些迎合辽人的人?”
    寇季重重的点头。
    寇准沉声道:“老夫不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。”
    第(3/3)页